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  
 
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  
 网站首页关于我们业务领域成功案例招贤纳士 
 新闻中心 News Center
企业新闻
行业新闻
 联系我们 Contact Us
公司总部:
地址: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267号
      (软件园17号楼)3楼301C1.
邮编:116021
传真:0411-84769200-8002
当前位置:首页 >>  
认清汽车带来的环境影响
2016-01-04

   当前,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类型正从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或混合型转化,北京、广州等城市约80%的一氧化碳和40%的氮氧化物均来源于机动车排放。受此影响,臭氧和PM2.5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,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。

  根据《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(2014)》,汽车是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,在2013年全国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中,汽车排放一氧化碳2912.1万吨,占84.7%;碳氢化合物431.2万吨,占80.9%;氮氧化物640.6万吨,占91.9%;颗粒物56.7万吨,占95.5%。由于汽车排放物悬浮高度正处于人的呼吸带,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。

  同时,由于汽车具有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的双重属性,在制造、使用、报废、回用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消耗,并不断挤占城市生态空间,带来系列环境问题。

  比如,为满足日益增加的汽车对道路和停车场的需求,大多数城市不断修建道路和停车场,降低城市密度,扩展城市空间。在这一过程中,大量公共空间被挤占,其中也包括生态空间。由于地面空间已经难以满足道路和停车场的用地需求,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化解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危机和医治城市综合症的重要措施。地下停车场作为一种空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重要。然而,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、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有可能造成地面沉降、地下水污染等问题,这类问题具有潜在性、隐蔽性、突发性和社会性。近年来,这类问题在很多城市不断出现。

  再如,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刚刚起步。2008年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14家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,但试点企业普遍面临旧件回收、加工处理和市场销售等诸多难题。日本政府规定,2015年汽车再利用比例要达到95%以上;欧盟规定,目标报废汽车95%的重量需要被回收利用,其中材料回收率至少要达到85%,只允许报废车辆有5%的残余重量被填埋。而我国2007年~2009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还不到汽车保有量的1%。目前,我国年报废汽车达200万辆以上,并且还在逐年递增。同时,我国汽车拆解行业还处于技术落后、管理混乱的局面,大片土地被汽车垃圾占据和污染。

 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,截至2014年底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.64亿辆。目前,我国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6%以上,如果加上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效应,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将超过10个百分点。为了避免汽车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同时,给环境质量、能源供给、道路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,笔者建议,应从以下几方面应对:

  第一,建立汽车绿色制造体系。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,完善机动车准入许可和强制认证制度,强化机动车生产、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,实施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。同时,建立以税收管制为主、其他市场激励型管制手段为辅的环境管制新模式,引导汽车制造商自发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消费和生产行为。

  第二,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。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和停车难等问题,目前大多数城市一方面加大交通设施投资力度,另一方面对私家车实行限购、限行等措施,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未见明显改善。要想打通城市交通的“血栓”,必须加强对城市空间的管理,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科学匹配。对于城市新区,应改变高密度蔓延模式,防止在空间上形成盆地式结构,导致出行距离被拉长,道路交通量猛增。

  第三,推进发电侧的转型升级。我国能源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,西北多风电,西南多水电,华北多煤电;电源和负荷分布不均衡,西部富能源,东部多负荷,且集中分布在京津唐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,大规模、长距离输电是基本特点。不同区域的电力来源和实际能源构成差别很大,推动电动车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区域的电力结构、电力来源和环境承载能力。应以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契机,“以煤代油”实现污染物在发电过程中的集中处理,通过发电站技术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,实现清洁能源发电,推进发电侧的绿色转型升级。

  第四,开启汽车“互联网+”模式。通过互联网改善人车交流方式,向车与车、车与路、车与基础设施的交流方向迈进,形成人、车、路和基础设施四维交互,实现汽车绿色运行。目前,在“互联网+”技术的应用方面,各地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尝试。例如,北京市建成了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平台,在全市3232辆公交车、2110辆出租车、193辆旅游客运车辆上安装了GPS逐秒行驶工况采集设备和车载CAN总线油耗采集设备,实现车辆油耗和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。

  作者单位: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

新闻来源:中国环境报   

返回列表 >>  
公司地图 | 员工之窗 | 下载中心
公司地址: 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267号(软件园17号楼)3楼301C1.     联系电话:0411-84769200   0411-84769700     辽ICP备10202689号   技术支持:中世科技